江門市委原常委、常務副市長林崇中因收受賄賂被判入獄10年,但他買通河源市看守所原所長、教導員、法醫及河源市人民醫院醫務科原科長、醫生五人,篡改了鑒定結論,保外就醫一年多,一天牢也沒坐。(9月30日《廣州日報》)
看守所領導、法醫、醫院相關人員,只要打通這幾個環節,在押人員就能保外就醫,保外就醫是這么簡單一件事,怪不得“保外就醫”的人那么多:常常看見,一些當官的,或黑道人物、社會惡棍等等,明明被判了刑的,卻依舊招搖過市,開公司的開公司、搞工程的搞工程,風光得很。
保外就醫制度被濫用,成了權力尋租的熱點區域,必然嚴重傷害法律懲治的威懾性。一是,那些權貴或惡勢力手下的馬仔、打手,因為主子有能力通融,承諾可以不蹲監獄,所以替人賣命、有恃無恐;二是,那些原本就是能量了得的貪官們,原來是特殊公民,享受特權,判刑之后仍然是特殊“公民”,一旦“保外”,馬上又是好漢一個。
我曾讀過一篇記者手記,寫到“保外就醫”之事。該記者因事到監獄采訪,順便向監獄人員打聽一下他熟知的一些落馬官員近況。出乎意外,他得到的回答是,從來沒見那些人進來過;即便“進去”了,沒有“保外”,有能耐的人依然特殊。當年,上海首富周正毅在監獄中就瀟灑得很,有人向檢察機關舉報,周正毅在提籃橋監獄照樣吃香喝辣,還有“大哥大”;而監獄人士回應稱,對周正毅的教育管理,是管教干部直接向監獄長匯報,其他人無從過問。顯然,監獄中存在特殊“公民”。若不是日后案發,這位“特殊公民”肯定會一直特殊下去。百姓囚徒與權貴囚徒的待遇,估計是和社會上的差別差不多的。
實質問題是,權力尋租無處不在的情況下,看守所、監獄領域中的事情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商業規則、等級勢力規則。而這樣的規則必然嚴重破壞法律懲治的效力,令違法犯罪成本大大降低;無形中,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再一次遭遇腐敗規則的瓦解。反腐敗是一項系統工程,“保外就醫”中的腐敗現象自然不會單獨消失。而這項制度被濫用的面積與尺度,我們只好自己想象了。